美術學習對學生有哪些好處?發表時間:2019-03-11 00:00 美術素養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素養是指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生活、從事經濟生產、做出個人決策所必需的對美術科學概念和過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還要較好地理解藝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和藝術的本質,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采用多種手段來啟發學生,如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可以針對美術作品、美術現象,用有關的音樂、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加深對歷史、文化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根據課題選取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發現他們之間的相同處和不同之處去引導學生體會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的動機與內涵;技能類的教學,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電影、電視、錄像或圖片,讓學生了解各種技法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對我國的一些民間藝術,有許多制作技法已經面臨滅絕的危機,更需要讓學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請一些藝術家或當地的藝人,來學校進行講座、演示,加深學生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識;教師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材,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造,靈活地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增強美術教學與當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聯系;注重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的連貫性和滲透性,啟發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邊。繪畫作為一種美的語言,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才是美術課最終的學習目的。很多案例的設計研究也定位在中低年級。目的是在學生在進入校門之后就進行美術素養的培養。 充分挖掘課堂教學的資源,每周研究一位畫家及其作品,每月安排一次親近大師,向大師學習的活動,一學期進行一次“我象大師一樣畫”作品展示;精心編寫教材和教學案例,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關注學生對美的認識和感受;創設美的情景場,讓學生在美的氛圍里感受文化,在美術課中走近文化的學習。突出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通過感悟文化與歷史以及對生活中美的尋找,引導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關注生活經驗,創設教學情境;拓展美術課堂內容,提倡美術課堂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發展,促進美術課堂創新教育的多維化整合;幫助學生完成自我課堂評價,完善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鼓勵性評價方式。 通過各類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和校園文化的建設,讓學生在美術教學與中西方歷史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傳承并發揚傳統藝術文化,培養美感,錘煉情趣,豐富生活,提高學生精神生活品質,優化學生的美術素養。暑假帶部分學生參觀了感受和體驗徐州六千年的文明歷程,和感悟輝煌燦爛的徐州兩漢文化;校園內外的寫生,假期學生寫生作品展我們寫生等。 當然,學生美術基本素養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凸顯出來的,學生有良好的美術素養,教師應該先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的積累和貯備。
文章分類:
父母課堂
|